成语名称:愤愤不平
成语读音:
成语解释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近 义 词:怒火中烧
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心中不服
成语繁体:憤憤不平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成语正音:愤,不能读作“pēn”。
成语形式:AABC式的成语
相关查询:生气的成语、AABC式的成语、偏正式成语、带不字的成语、带平字的成语、带愤字的成语
成语接龙:、第三个字是不的成语、平开头的成语、平结尾的成语、愤开头的成语、愤结尾的成语、第二个字是愤的成语
愤愤不平成语接龙:
- 平铺直叙铺:铺陈;叙:叙述。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,没有起伏,重点不突出。
- 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。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
- 平易近民对人和蔼可亲,没有架子,使人容易接近。也指文字浅显,容易了解。同“平易近人”。
- 平步登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。
- 平澹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,没有吸引人的地方。同“平淡无奇”。
- 平民百姓指普通百姓
愤愤不平的意思是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