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矫枉过正
成语读音:
成语解释:把弯的东西扳正,又歪到了另一边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 >>矫枉过正的故事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成语造句:或有避其谤者,又每矫枉过正,至坐视儿女之放纵,而不一置问。(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细柳》)
反 义 词:差之千里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比喻纠正错误过度
成语繁体:矯枉過正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成语正音:矫,不能读作“jiāo”。
成语形式:ABCD式的成语
相关查询:ABCD式的成语、偏正式成语、矫枉过正的故事、矫枉过正对对子、带枉字的成语、带正字的成语、带矫字的成语、带过字的成语
成语接龙:、第二个字是枉的成语、正开头的成语、正结尾的成语、矫开头的成语、矫结尾的成语、第三个字是过的成语
矫枉过正成语接龙:
-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。
-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
- 正言厉颜话语严正,表情严肃。同“正言厉色”。
- 正正气气正派。
- 正儿八经正经,严肃而认真
-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,穿好鞋子。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,瓜田里不要弄鞋子,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。亦作“正冠李下”。
矫枉过正的意思是把弯的东西扳正,又歪到了另一边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