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鸡鸣狗盗的意思及解释」,近义词和反义词

2021-06-27  阅读 23 次 评论 0 条

成语名称:鸡鸣狗盗

成语读音:jī míng gǒu dào

成语解释:鸣:叫;盗:偷东西。指微不足道的本领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。 >>鸡鸣狗盗的故事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载: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,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。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。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,孟得以逃回齐。

成语造句:报仇的这桩事,是桩光明磊落,见得天地鬼神的事,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。(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七回)

近 义 词:旁门左道

反 义 词:正人君子

成语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小本事

成语繁体:鶏鳴狗盗
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
成语正音:鸣,不能读作“niǎo”。

成语形式:ABCD式的成语

相关查询:战国成语、鸡的成语、狗的成语、ABCD式的成语、并列式成语、鸡鸣狗盗的故事、带狗字的成语、带盗字的成语、带鸡字的成语、带鸣字的成语

成语接龙:、第三个字是狗的成语、盗开头的成语、盗结尾的成语、鸡开头的成语、鸡结尾的成语、第二个字是鸣的成语

鸡鸣狗盗成语接龙:

  • 盗钟掩耳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
  • 盗锺掩耳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则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(掩)其耳。”后以“盜鍾掩耳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 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公平》:“爲之而欲人不知,言之而欲人不聞,此猶捕雀而掩目,盜鍾而掩耳者,只以取誚,將何益乎?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九十:“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,鬼神已知而云不知,是盜鍾掩耳之智也。”亦省作“ 盜鍾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劝进今上笺》:“惑甚盜鍾,功疑不賞,皇天后土,不勝其酷。”
  • 盗亦有道道:道理。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。
  • 盗跖之物跖: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: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  • 盗玉窃钩玉:贵物。钩:贱物。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。
  • 盗怨主人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。同“盗憎主人”。

鸡鸣狗盗的意思是鸣:叫;盗:偷东西。指微不足道的本领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。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