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口中雌黄
成语读音:
成语解释: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 >>口中雌黄的故事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义理有所不安,随即更改,世号口中雌黄。”
成语造句: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。(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事物譬类》)
成语用法:作宾语;比喻言论前后矛盾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成语形式:ABCD式的成语
相关查询:晋朝成语、ABCD式的成语、偏正式成语、口中雌黄的故事、带中字的成语、带口字的成语、带雌字的成语、带黄字的成语
成语接龙:、第二个字是中的成语、口开头的成语、口结尾的成语、第三个字是雌的成语、黄开头的成语、黄结尾的成语
口中雌黄成语接龙:
- 黄汤淡水泛指饮食。同“黄汤辣水”。
- 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,欢庆胜利。
- 黄钟大吕黄钟: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。大吕:六种阴律的第四律。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、正大、高妙、和谐。
- 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,赵匡胤在陈桥兵变,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,拥立为天子。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。
- 黄发垂髫黄发: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;垂髫: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。指老人与儿童。
- 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。
口中雌黄的意思是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