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甲息兵 ,释义:甲: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。兵:兵器。停止战争。
务农息民 ,释义:甸:勉力从事。努力发展家业生产,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保境息民 ,释义:保卫国家边疆,使人民得以安宁。
敛容息气 ,释义:收起笑容,屏住呼吸。
望岫息心 ,释义:多指遁世隐居。亦喻知难而止息。同“望峰息心”。
望峯息心 ,释义: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。多指遁世隐居。亦喻知难而止息。南朝 梁 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鳶飛戾天者,望峯息心;經綸世務者,窺谷忘反。”亦作“望岫息心”。《南史·何点传》:“豫章王 嶷 命駕造 點,點 從後門遁去。司徒 竟陵王 子良 聞之,曰:‘豫章王 尚望塵不及,吾當望岫息心。’”明 袁宏道《与管东溟书》:“猜嫌忽至,謗議遂成,足下深居避影,不肖亦望岫息心。”
食饥息劳 ,释义:指使饥饿者得食,疲劳者休息。
望峰息心 ,释义: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。多指遁世隐居。亦喻知难而止息。
树欲息而风不停 ,释义: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。同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。
掩旗息鼓 ,释义:1.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","2.比喻停止行动。
处静息迹 ,释义:息:停止;迹:足迹。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。引申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
卷旗息鼓 ,释义:犹偃旗息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偃旗息鼓 ,释义:放倒军旗,停敲战鼓。原指不暴露目标,秘密行军。也指停止战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。
罢战息兵 ,释义:停止或结束战争。
屏声息气 ,释义: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。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。
买牛息戈 ,释义:犹言卖剑买牛。原指放下武器,从事耕种。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。
来好息师 ,释义:招致和好,停止战争。
偃武息戈 ,释义:停息武备,不事战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