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吠之惊 ,释义:吠:狗叫;惊:惊吓。比喻小的惊吓。
虎视眈眈 ,释义:比喻不主动地努力,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,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。
麟凤龟龙 ,释义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麟凤龟龙,谓之四灵。” 这四种动物,都是传说中象征吉祥、高贵、长寿的珍奇动物。实际上除了龟是实有的动物以外,麟(麒麟)、凤(凤凰)、龙都是想象中的动物。后来常用“麟凤龟龙”比喻品德高尚的人。
狗头军师 ,释义: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 不高明的人(含贬义)。
羊肠小道 ,释义:指狭窄曲折的小路(多指山路)。
羊质虎皮 ,释义: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
虎头虎脑 ,释义:形容健壮憨厚的样子(多指男孩儿):小家伙儿~的,非常可爱。
鸡犬升天 ,释义:道家传说,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剩下的丹药散在庭院里,鸡和狗吃了也都升了天。语出晋葛洪《神仙传·刘安》。后来用“鸡犬升天”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,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(含贬义)。
万马奔腾 ,释义:形容声势浩大、场面热烈:工农业生产出现了~的局面。
爱礼存羊 ,释义: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
屠所牛羊 ,释义:比喻临近死亡的人。
蛇蝎心肠 ,释义:蝎:一种蜘蛛类的毒虫。形容心肠狠毒。
猪突豨勇 ,释义:豨:野猪。指拼命向前冲,不怕死的人(含贬义)。
鼠窃狗盗 ,释义:也说鼠窃狗偷。像老鼠和狗那样盗窃。指小偷小摸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!” 窃:偷。
问羊知马 ,释义: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牵羊担酒 ,释义:牵着羊,挑着酒。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。
泥牛入海 ,释义:泥做的牛一入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复返。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八:“洞山又问和尚:‘见个什么道理,便住此山?’师云:‘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’”
调虎离山 ,释义: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,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。
惊猿脱兔 ,释义:如受惊的猿猴、脱逃的兔子。形容迅速奔逃。
如虎添翼 ,释义: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。比喻增添力量,使强大的更加强大,或使凶恶的更加凶恶。
画蛇添足 ,释义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记载,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,酒少人多,大家约定:在地上画蛇,谁先画好,谁喝酒。一个人先画成,左手拿过酒准备喝,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,并说:“我还能给蛇画脚呢!” 脚还没有画完,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,说:“蛇本来是没有脚的,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?”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。后用“画蛇添足”比喻做多余的事,反而弄巧成拙。
鸡零狗碎 ,释义:比喻事物零零碎碎,不成片段,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。
两虎相斗 ,释义:两只老虎相互争斗。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。
闻鸡起舞 ,释义:东晋时,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,常互相勉励振作。半夜听到鸡鸣,立即起来舞剑。语出《晋书·祖逖传》。后以“闻鸡起舞”比喻及时奋发。
马到成功 ,释义:古时打仗,常以“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”祝愿迅速取得胜利。现在用来形容人一到那里,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就。
兔起凫举 ,释义:凫:野鸭。像兔敢奔跑,像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
杯弓蛇影 ,释义:有人请客吃饭,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,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,回去疑心中了蛇毒,就生病了(见于《风俗通义·怪神》)。比喻疑神疑鬼,妄自惊慌。
如狼牧羊 ,释义:如同狼放养羊一般。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。
惊弓之鸟 ,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某种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。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倚马可待 ,释义:形容文思敏捷,写文章快。参看〖倚马千言〗。
斗鸡走狗 ,释义:使鸡相斗,嗾使着狗跑。多用来指纨绔子弟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。也说斗鸡走马。
对牛弹琴 ,释义: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、力气。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。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。《弘明集 理惑论》 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肉袒牵羊 ,释义:牵羊:牵着羊,表示犒劳军队。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
动如脱兔 ,释义:《孙子兵 法 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 意思是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嫁时的姑 娘那样持重;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一般敏捷。后用以比喻行动十分迅捷。
顺手牵羊 ,释义:比喻趁便随手拿人家的东西。
放虎归山 ,释义:也说纵虎归山。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。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后患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”
首鼠两端 ,释义: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武安已罢朝,出止车门,召韩御史大夫载。怒曰:‘与长孺共一老秃翁,何为首鼠两端!’” 首鼠:踌躇,犹豫不决。两端:两头。
东兔西乌 ,释义: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
狼吞虎咽 ,释义: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。
鸡鸣狗盗 ,释义: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。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,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,才得释放。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,城门紧闭,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,骗开城门,才得脱险逃回齐国(见于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“鸡鸣狗盗”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珍禽异兽 ,释义:珍贵的飞禽,奇特的野兽。
鹤立鸡群 ,释义: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” 后多用“鹤立鸡群”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。
以羊易牛 ,释义: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
狗头鼠脑 ,释义:比喻奴才相。
千军万马 ,释义: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。
狐假虎威 ,释义: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。假:借。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后以“狐假虎威”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人。
鱼龙混杂 ,释义: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。
虎头蛇尾 ,释义:比喻做事有始无终,起初声势很大,后来就马马虎虎,劲头越来越小。
狗续金貂 ,释义:比喻滥封的官吏。
蝇营狗苟 ,释义:也说狗苟蝇营。像苍蝇那样到处乱飞,像狗那样摇尾乞怜、苟且偷生。比喻为追求名利,到处钻营。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蝇营狗苟,驱去复还。” 蝇营:苍蝇飞来飞去的样子。苟:苟且。
兔死狐悲 ,释义: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(含贬义)。明田艺蘅《玉笑零音》:“鼋鸣而鳖应,兔死则狐悲。”
见兔顾犬 ,释义:看到了野兔,才回头唤狗去追捕。比喻事情虽紧急,但如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 顾:回头看。
生龙活虎 ,释义: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。
亡羊补牢 ,释义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迟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,想办法补救,免得再受损失。牢:牲口圈。
告朔饩羊 ,释义: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,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。后比喻照例应付,敷衍了事。
老牛舐犊 ,释义:老牛舔小牛。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疼爱。东汉杨彪因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而消瘦,曹操问他,他说:“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” 见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。舐(shì):舔。
气壮如牛 ,释义:气很盛,但使人觉得笨拙。
沐猴而冠 ,释义:沐猴(猕猴)戴帽子。比喻装扮得像人,实际却虚有其表。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 冠:戴帽子。
牧猪奴戏 ,释义:对赌博的鄙称。
罗雀掘鼠 ,释义:原指张网捉麻雀、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,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。
虎背熊腰 ,释义: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。
见兔放鹰 ,释义:看到野兔,立即放出猎鹰追捕。比喻行动及时,适合需要。
猫鼠同眠 ,释义:猫同老鼠睡在一起。比喻官吏失职,包庇下属干坏事。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。
老马识途 ,释义: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,回来时迷失了路途。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,就找到了道路(见于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)。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,熟悉情况,能起引导作用。
羊狠狼贪 ,释义:狠:凶狠。原指为人凶狠,争夺权势。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。
素丝羔羊 ,释义:指正直廉洁的官吏。
使羊将狼 ,释义:将:统率,指挥。派羊去指挥狼。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。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,这要坏事。
狐兔之悲 ,释义: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天马行空 ,释义:比喻气势豪放,不受拘束(多用在评价写作、绘画和书法等方面)。天马:汉武帝时从大宛(古代西域国名)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,意思是神马。见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。行空:形容骏马奔驰,如腾空飞行。","也形容言论空泛,不着边际。
莺歌燕舞 ,释义:黄莺歌唱,燕子飞舞,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势:大地春回,~。
偷鸡摸狗 ,释义:1.指偷盗(多指小偷小摸)。","2.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。
羚羊挂角 ,释义:羚羊夜宿,挂角于树,脚不着地,以避祸患。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。
车水马龙 ,释义:《后汉书·马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(园名)门上,见外家(马后的娘家)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,非常热闹。
鸡犬不留 ,释义:形容屠杀残酷,连鸡狗都不能幸免。
为虎作伥 ,释义:旧时迷信传说,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,又去引导老虎吃人,这种鬼叫伥。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,帮助干坏事。伥(chāng)。
龙吟虎啸 ,释义: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形容人发迹。
杀鸡取卵 ,释义:也说杀鸡取蛋。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卵:蛋。
投鼠忌器 ,释义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里谚曰:‘欲投鼠而忌器。’” 意思是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。比喻做事有所顾忌,不便于放手去干。忌:顾忌。
牛头马面 ,释义: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,一个头像牛,一个头像马。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。
一龙一猪 ,释义:一是龙,一是猪。比喻同时的两个人,高下判别极大。
城狐社鼠 ,释义:也说社鼠城狐。城墙洞里的狐狸,土地庙里的老鼠。《晋书·谢鲲传》:“王敦谓鲲曰:‘刘隗奸邪,将危社稷,吾欲除君侧之恶,匡主济时,何如?’对曰:‘隗诚始祸,然城狐社鼠也。’”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。
龙飞凤舞 ,释义:形容气势奔放雄壮。宋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。” 后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,活泼舒展。
歧路亡羊 ,释义:杨子的邻居把羊丢了,没有找着。杨子问:“为什么没找着?”邻人说:“岔路很多,岔路上又有岔路,不知道往哪儿去了”(见于《列子·说符》)。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,误入歧途。
狼狈为奸 ,释义:传说狈是一种兽,前腿特别短,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,没有狼,它就不能行动。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。
鸡飞狗跳 ,释义:把鸡吓得飞起来,把狗吓得到处乱跳。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。
狗拿耗子 ,释义:(歇后语)多管闲事。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,猫是专捉老鼠的,所以狗替猫捉老鼠,就是多管闲事。
鸡犬不宁 ,释义: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悍吏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,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” 后以“鸡犬不宁”形容骚扰十分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
狗尾续貂 ,释义:《晋书·赵伦传》记载,古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珍贵的貂尾作帽子的装饰。由于当时封官太滥,貂尾不够用,只好用狗尾巴来补 充。因此,民间流传有“貂不足,狗尾续”的谚语。后即以“狗尾续貂”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 的后面,显得好坏不相称(多指写文章)。
驱羊攻虎 ,释义:驱:赶。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。形容以弱敌强,力量悬殊,必遭覆灭。
饿虎扑羊 ,释义: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。
兔起鹘落 ,释义:鹘: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。兔子刚跳起来,鹘就飞扑下去。比喻动作敏捷。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。
降龙伏虎 ,释义:形容力量强大,能够战胜一切。
牛刀小试 ,释义:比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。见〖割鸡焉用牛刀〗。
鸟语花香 ,释义:鸟儿叫,花儿飘香,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:桃红柳绿,~。
暴虎冯河 ,释义:比喻有勇无谋,冒险蛮干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(赞许)也。” 暴虎:不乘车而与虎搏斗。冯(píng)河:不乘船而徒步过河。
狡兔三窟 ,释义: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。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周密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;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 窟:洞穴。
打草惊蛇 ,释义:明郎瑛《七修 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狗皮膏药 ,释义: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,疗效比一般膏药好。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,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。
鸦雀无声 ,释义:形容非常安静。
十羊九牧 ,释义: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。比喻官多民少,赋税剥削很重。也比喻使令不一,无所适从。
攀龙附凤 ,释义:比喻巴结、投靠有权势的人。汉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攀龙麟,附凤翼。”
狐死兔泣 ,释义: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虎口拔牙 ,释义: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。
尖嘴猴腮 ,释义:形容人面部瘦削,相貌丑陋。
鸡飞蛋打 ,释义:鸡飞走了,蛋也打破了。比喻两头落空,毫无所得。
指鹿为马 ,释义: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,丞相赵高想造反,怕别的臣子不附和,就先试验一下。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,说:“这是马。”二世笑着说:“丞相错了吧,把鹿说成马了。”问旁边的人,有的不说话,有的说是马,有的说是鹿。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(见于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比喻颠倒是非。
狗走狐淫 ,释义:比喻卑劣淫乱。
鱼目混珠 ,释义:拿鱼眼睛冒充珍珠,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。
狗吠非主 ,释义: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。
蛛丝马迹 ,释义: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。
抱头鼠窜 ,释义: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。宋苏轼《拟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。”
胆小如鼠 ,释义:胆子小得像老鼠。形容非常胆小。
独占鳌头 ,释义:古称中状元。据说唐宋时皇宫石阶正中刻有大鳌,只有考中状元的人在朝见皇帝时才可以踏在鳌的头上。后来也比喻 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。鳌(áo):传说中海里的大鳖。
照猫画虎 ,释义: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多歧亡羊 ,释义: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复杂多变,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。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。
画龙点睛 ,释义:传说梁代张僧繇(yóu)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,不点眼睛,说点了就会飞走。听到的人不相信,偏叫他点上。刚点了两条,就雷电大发,震破墙壁,两条龙乘云上天,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(见于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)。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,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。
井底之蛙 ,释义:井底下的青蛙。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子阳(公孙述)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!”
九牛一毛 ,释义: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微不足道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羊入虎群 ,释义: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,处境极端危险。
龟毛兔角 ,释义:也说兔角龟毛。乌龟身上生毛,兔子头上长角。古代认为这是战争的征兆。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六:“商纣之时,大龟生毛兔生角,兵甲将兴之象也。”
龙骧虎视 ,释义:象龙马高昂着头,象老虎注视着猎物。形容人的气慨威武。也比喻雄才大略。
乌飞兔走 ,释义:也说兔走乌飞。古时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月中有兔,故以“乌飞兔走”喻日月运行,光阴流逝。
猪卑狗险 ,释义:比喻卑鄙阴险的人。
牛鬼蛇神 ,释义:唐杜牧《李贺集序》:“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 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。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。牛鬼: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。蛇神:指蛇精。
一马当先 ,释义: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,形容领先或带头。
骑虎难下 ,释义: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,但又不能停止,进退两难。《新五代史·郭崇韬传》:“俚语曰:‘骑虎者势不得下。’”
凤毛麟角 ,释义:《南史· 谢超宗传》:“超宗殊有凤毛。”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:“学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。” 后比喻极其难 得而宝贵的东西。也比喻罕见的人才。
狗屁不通 ,释义: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。
飞禽走兽 ,释义:禽:鸟;兽:野兽。飞翔的禽鸟,奔跑的野兽。泛指鸟类和兽类。
招兵买马 ,释义:从各方面招揽人,扩充武装力量。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。
走马上任 ,释义:指官吏就职。
叶公好龙 ,释义:据说古代有个叶公,非常爱好龙,器物上画着龙,房屋上也刻着龙。真龙知道了,就到叶公家来,把头探进窗户。叶公一见,吓得面如土色,拔腿就跑(见于汉代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)。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,其实并不真爱好。
羝羊触藩 ,释义:公羊的角缠在 篱笆上难以脱身。比喻进退两难。《周易 大壮》:“羝羊触藩,羸其角。” 羸(léi):通“累(léi)”,束缚、缠绕。
龙马精神 ,释义:唐代李郢《上裴晋公》诗:“四朝忧国鬓如丝,龙马精神海鹤姿。”后用来比喻健旺的精神。
鼠牙雀角 ,释义:鼠、雀:比喻强暴者。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。后比喻打官司的事。
狐朋狗友 ,释义: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。
两鼠斗穴 ,释义: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,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。
亡羊得牛 ,释义:丢掉羊,得到牛。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。
兔丝燕麦 ,释义:兔丝:菟丝子。菟丝不是丝,燕麦不是麦。比喻有名无实。
心猿意马 ,释义:也说意马心猿。形容心思不定,好像猴子跳、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。唐许浑《题杜居士》诗: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。”
兔死狗烹 ,释义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(飞)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鸟没有了,弓也就收起来不用了;兔子死了,猎狗也就被煮来吃了。比喻事情成功以后,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