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口裹足 ,释义:杜口:闭住嘴;裹足:止步不前。闭着嘴不敢说,停住脚不敢走。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,远远避开。
出口成章 ,释义: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,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。
有口莫辩 ,释义:虽然有嘴却不能分辨。
一口咬定 ,释义:一口咬住不放。比喻坚持一个说法,再不改口。
群口铄金 ,释义:1。
开口见心 ,释义:说话直爽,没有隐曲。
箝口结舌 ,释义:闭口不敢发表言论。宋 司马光《乞改求谏诏书札子》:“是詔書始於求諫,而終於拒諫也,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結舌,非國家之福也。”明 无名氏《鸣凤记·二臣哭夏》:“箝口結舌,尚恐禍至,誰敢捨身力救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王述庵书》:“近來州縣所以魚肉諸生,其意蓋在立威,威立而諸生箝口結舌,則庶民何敢出而争控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国内颇纷纭多事,简直无从说起,生人箝口结舌,尚虞祸及,读 明 末稗史,情形庶几近之。”
虎口之厄 ,释义:厄:迫害,苦难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。
矢口狡赖 ,释义:死也不肯承认。
众口之辩 ,释义: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。
蛇口蜂针 ,释义: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。
拙口钝腮 ,释义:比喻嘴笨,没有口才。
饕口馋舌 ,释义:比喻贪吃的人。
缄口无言 ,释义:缄口:闭着嘴。闭着嘴,不说话。
赤口烧城 ,释义:见“赤舌燒城”。
弄口鸣舌 ,释义:弄口:逞巧辩,搬弄是非;鸣:发声。掉弄口舌。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。
苦口恶石 ,释义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季孫 之愛我,疾疢也;孟孫 之恶我,藥石也。美疢不如恶石:夫石猶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良藥苦於口,而智者勸而飲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;忠言拂於耳,而明主聽之,知其可以致功也。”后因以“苦口恶石”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。《周书·萧詧传》:“苦口惡石,想勿余隱。”
众口交詈 ,释义:众人一致责骂。
黄口小儿 ,释义:也说黄口孺子。婴儿。用来讥讽人年幼无知。黄口:幼鸟的嘴。
虎口夺食 ,释义:虎口夺食hǔ kǒu duó shí,成语,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。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。
异口同辞 ,释义:同“異口同聲”。唐 陈子昂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細問其磧北事,皆異口同辭。”
钳口不言 ,释义:钳口:闭口。闭着嘴不说话。
噤口不言 ,释义:闭着嘴不说话。
众口如一 ,释义: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同“众口一辞”。
改口沓舌 ,释义:重新转动舌头,改变原来的说法。
顿口拙腮 ,释义:比喻嘴笨,不善于说话。
闭口不言 ,释义:紧闭着嘴,什么也不说。
众口难调 ,释义:吃饭的人多,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。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。调(tiáo)。
摩口膏舌 ,释义:磨练口舌。形容讲话很厉害,善于挑拨诬陷。
闭口藏舌 ,释义:闭着嘴不说话。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。
信口胡诌 ,释义:毫无根据,不负责任地瞎说。
利口辩给 ,释义:利口:锋利的口才。形容能言善辩。
闭口捕舌 ,释义:犹言甕中捉鳖。比喻敌方已被控制,无法逃脱。
交口称誉 ,释义:大家同声称赞。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诸公要人…交口荐誉之。”《元史·王利用传》:“利用幼颖悟,弱冠,与魏初同学,遂齐名,诸名公交口称誉之。”
缺口镊子 ,释义:镊子用以拔毛,缺口镊子则不能。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。
众口铄金 ,释义:大家都说同样的话,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。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 后也指人多口杂,能混淆是非。铄(shuò):熔化。
众口同声 ,释义:大家所说的都一样。
金口御言 ,释义: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同“金口玉音”。
风口浪尖 ,释义: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、尖锐的地方。
苦口逆耳 ,释义:苦口:药吃起来特别苦;逆耳: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。形容真诚的规劝。
出口入耳 ,释义:指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糊口度日 ,释义:糊口:本是喝粥的意思。度日:过日子。勉强维持生活,打发日子。
缄口结舌 ,释义:也说钳口结舌。闭着嘴,不敢说话。比喻理屈词穷或在威压下不敢作声。
肆口而食 ,释义:随意而吃。比喻一点也不拘束。
信口胡说 ,释义:随口乱说。
杜口无言 ,释义:闭住嘴巴,不出一言。
心口如一 ,释义: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一样,形容诚实直爽。
利口捷给 ,释义:利口:伶俐的口齿。给:言辞敏捷、敏捷的应对。能说会道、言辞敏捷、善于应对。
信口雌黄 ,释义: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原作口中雌黄。《晋书·王衍传》记载,王衍能言,“义理有所不安,随即改更。”时人都称他为“口中雌黄”。雌黄:黄色矿物,可做颜料。古时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。
缄口不言 ,释义:缄:封闭。封住嘴巴,不开口说话。
豁口截舌 ,释义:撕开嘴巴,截去舌头。指命人住嘴。
守口如瓶 ,释义:形容说话非常谨慎,严守秘密。
鸡口牛后 ,释义: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”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,不在大者之后。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。
血口喷人 ,释义:比喻用极恶毒的语言诬蔑别人。
畏口慎事 ,释义:说话谨慎,做事小心。宋 苏轼《答吴子野书》之二:“近日始畏口慎事,雖已遲,猶勝不悛也。”
众口交传 ,释义:众人辗转述说。
金口木舌 ,释义: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
冲口而出 ,释义:冲口:脱口,一下子说出。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。
一口三舌 ,释义:比喻唠叨、话多。
口口声声 ,释义: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、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:他~说不是他干的。
百口同声 ,释义:大家所说的都一样。
心口相应 ,释义:想的与说的相一致。
素口骂人 ,释义:以茹素之口骂人。比喻伪善。
金口玉音 ,释义: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
众口一辞 ,释义: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矢口猖言 ,释义:犹言信口胡说。清 魏源《<书古微>序》:“安國 佚書較 伏生 更多三十篇,不止十六,何以 史遷 問故,不傳一字,而 衛、賈、馬、鄭 傳古文者,即十六篇亦不傳一字乎?矢口猖言,不顧其後,其不可信者二。”
枉口嚼舌 ,释义:比喻肆意胡说。多指造谣生事。同“枉口拔舌”。
失口乱言 ,释义:说了不该说的话。
谗口铄金 ,释义:谗言足以熔化金石。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。
虎口拔须 ,释义:见“虎口扳鬚”。
众口交攻 ,释义:众人一齐用语言攻击。
虎口残生 ,释义: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。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,侥幸得生。
钳口挢舌 ,释义:闭口翘舌。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。
黄口孺子 ,释义:黄口:儿童;孺子:小孩子。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。
哑口无言 ,释义:哑口:像哑巴一样。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
讷口少言 ,释义:讷口:不善于说话。不善言谈,说话不多。
杜口吞声 ,释义:形容一句话也不说。
众口熏天 ,释义:指群言可以动天。比喻舆论力量大。
蜜口剑腹 ,释义:犹言口蜜腹剑。谓嘴甜心毒。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二》:“李林甫 之蜜口劍腹,賈似道 之牢籠言路,合而爲一,其患可勝道哉。”明 尹直《蹇斋琐缀录》卷一:“﹝ 徐有貞 ﹞私報 商先生 云:‘我無奈何回護,只得置足下於末。’其亦可謂蜜口劍腹者歟?”参见“口蜜腹劍”。
羣口铄金 ,释义:同“眾口鑠金”。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,足以混淆是非。宋 李纲《谢亲笔札子》:“陛下察其心於羣口鑠金之際,薄其罪於衆人欲殺之時。”
异口同声 ,释义:大家说的完全一致。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有口难分 ,释义:形容很难分辩。
信口胡言 ,释义:随口乱说。指毫无根据、不负责任地瞎说。
张口掉舌 ,释义:指发表言论。
佛口蛇心 ,释义:比喻嘴上说得好听,心肠却非常狠毒。
掩口葫芦 ,释义:捂着嘴笑。
虎口逃生 ,释义: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。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。
惟口起羞 ,释义:指言语不慎,招致羞辱。
破口痛骂 ,释义:满口恶语骂人。
利口巧辞 ,释义:利口:锋利的口才;巧辞:善于言辞。形容能言善辩。
心口不一 ,释义: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。形容人的虚伪、诡诈。
众口销金 ,释义: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。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。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。见“众口铄金”。
闭口无言 ,释义: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耳口相传 ,释义: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。
钝口拙腮 ,释义:指口才笨拙,说话不流利。
顺口谈天 ,释义:指随便说话。
噤口卷舌 ,释义:指缄默不言。
掩口而笑 ,释义:掩:捂。笑时捂住口,以防出声失礼。
有口无行 ,释义:有虚言而无德行。
众口嗷嗷 ,释义:嗷嗷:哀号声。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。
金口玉言 ,释义:极难得的可贵的话,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,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。
掩口胡卢 ,释义:胡卢:笑貌。捂着嘴笑,指暗笑,窃笑。
随口胡诌 ,释义:随便搪塞。
信口开河 ,释义:也作信口开合。随口乱说。元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开合,絮絮聒聒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九回:“村姥姥是信口开河。”
佛口圣心 ,释义:佛的嘴巴,圣人的心肠。指言语温厚,心地慈善。
交口荐誉 ,释义:交:一齐,同时;交口:众口一辞;荐:推举。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。
虎口拔牙 ,释义: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。
有口难辩 ,释义:虽然有口,却难以分辩清楚。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。
轻口轻舌 ,释义:指说话轻率,言语随便。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。同“轻嘴薄舌”。
有口难言 ,释义:言:说。虽然有嘴,但话难以说出口。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。
异口同音 ,释义: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
满口胡柴 ,释义:满嘴胡说。胡柴,犹胡扯。
枉口诳舌 ,释义:比喻肆意胡说。多指造谣生事。同“枉口拔舌”。
破口大骂 ,释义:指用恶语大声地骂。
苦口婆心 ,释义:形容恳切耐心地再三劝告。苦口:不辞烦劳,反复恳切地说。婆心:像老太太那样仁慈的心肠。
张口结舌 ,释义:形容理屈词穷、无言答对,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。
碍口识羞 ,释义: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
钳口侧目 ,释义:口不敢言,斜目而视,指敢怒不敢言。
矢口不移 ,释义:
簧口利舌 ,释义:形容善于言辞。多含贬义。明 袁宏道《与兰泽云泽叔书》:“令所對者,鶉衣百結之糧長,簧口利舌之刁民,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。”
拙口笨腮 ,释义:嘴巴笨拙。指不善于言辞。
赞口不绝 ,释义:不住口地称赞。
龙口夺食 ,释义: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。
众口交赞 ,释义:众人交相赞美。
钳口结舌 ,释义:形容不敢说话。
爱口识羞 ,释义:怕羞不肯开口。《石点头》第十四回:“这事关係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説出,莫要爱口识羞,两相躭误。”
掩口失声 ,释义:指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绣口锦心 ,释义:锦、绣:精美鲜艳的丝织品。形容文思优美,词藻华丽。
金口玉牙 ,释义:金、玉:比喻珍贵。指皇帝是金口玉牙,说什么是什么,不能更改。现比喻说一不二。
出口伤人 ,释义:一张口说话就污辱人、伤害人。
多口阿师 ,释义:指喜欢多话的人。
箝口侧目 ,释义:口不敢言,邪目而视。谓敢怒而不敢言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上》:“上司薦之曰幹員,同僚推之曰能吏,小民之受其魚肉者,雖痛心疾首箝口側目,而無如何也。”
一口两匙 ,释义:比喻贪多。
有口皆碑 ,释义:比喻人人称赞。宋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七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 碑:记载功绩的石碑。
拑口禁语 ,释义:拑:同“钳”,用东西夹住。闭口不言。形容保守秘密不说。
破口怒骂 ,释义:破口:恶语。满口恶语骂人。
快口直肠 ,释义:性情直爽,有话就说。
众口一词 ,释义: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。
极口项斯 ,释义:指满口赞誉。项斯、唐代诗人,为杨敬之所器重,敬之赠诗有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”之句。
牛口之下 ,释义:借指卑下的地位。
有口无心 ,释义:嘴上爱说,心里不存什么。
片口张舌 ,释义:形容卖弄口舌,搬弄是非。
苦口之药 ,释义: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
以口问心 ,释义:一面口中自问,一面心中盘算。
虎口余生 ,释义:也说虎口逃生。比喻经历极大危险,侥幸保全生命。
百口莫辩 ,释义: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,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(多用于受冤屈、被怀疑等情况)。
易口以食 ,释义:犹易子而食。口,丁口。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。
苦口良药 ,释义:好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衷心的劝告,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。
顺口开河 ,释义:犹言信口开河。不假深思,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。
流口常谈 ,释义: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。
口口相传 ,释义:不著文字,口头相传。
虎口扳须 ,释义:比喻冒极大的危险。《再生缘》第五五回:“咳!如今也不用説了。酈老師 縱是 麗君,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鬚,龍頭鋸角。”一本作“虎口拔鬚”。
一口所敌 ,释义:一席话就阻止了敌方的进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