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之泰然 ,释义:也说泰然处之。形容对困难或异常情况都能用不慌不忙的态度来对待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宋朱熹《四书集注·论语·雍也》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。”
处之夷然 ,释义:同“處之泰然”。《晋书·王承传》:“承 每遇艱險,處之夷然。”
处之怡然 ,释义:同“處之泰然”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至日,乃往 荆州 門下書佐家,處之怡然。”
处之晏然 ,释义:同“處之泰然”。宋 秦观《圆通禅师行状》:“事雖交至錯出,處之晏然。”宋 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太祖开宝六年》:“樞密副使 沈義倫 居第卑陋,處之晏然。”
处之绰然 ,释义:谓处于险促的境地而显得宽绰坦然。宋 程颐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“人皆病於拘礙,而先生處之綽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