蛮笺象管 ,释义:高丽 或 蜀 地所产的纸与象牙管的笔。泛指名贵的纸笔。五代 刘兼《春宴河亭》诗:“蠻箋象管休凝思,且放春心入醉鄉。”亦作“蠻牋象管”。唐 罗隐《清溪江令公宅》诗:“蠻牋象管夜深時,曾賦 陳 宫第一詩。”宋 李彭老《踏莎行·题草窗十拟後》词:“蠻牋象管寫新聲,幾番曾試瓊壺觖。”
蛮不在乎 ,释义:犹言满不在乎。不放在心上;不当一回事。《花城》1981年第2期:“‘放心啦,永安饭店那么高,掉下来头都碎了,她又没有身份证,认不出来的啦!’阿牛 蛮不在乎的回答。”
蛮夷大长 ,释义:1.汉南越王赵佗对汉廷的自称。","2.借指清帝。
蛮来生作 ,释义:形容强迫。
蛮争触斗 ,释义:蛮、触:蛮氏、触氏。
蛮睫螳轮 ,释义:用《庄子·则阳》蛮 居蜗角、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虫巢蚊睫、《庄子·人间世》螳臂当车等寓言故事。比喻幺麽小丑。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四:“國初奠定區宇,所剗除諸逆寇,皆嘗竊大號,鑄錢文……蠻睫螳輪,竟非全無大志者。”
蛮触之争 ,释义:
蛮触相争 ,释义:比喻为细小之事而引起争端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;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
蛮横无理 ,释义:态度粗暴,不讲道理。
蛮歌獠语 ,释义:南方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讲话声。宋 张耒《鸣蛙赋》:“若 羌 絲野鼓,雜亂無節兮,又似夫蠻歌獠語,詭怪之迭作也。”
蛮风瘴雨 ,释义:同“蠻煙瘴雨”。宋 孔平仲《孔氏谈苑·赵昶婢善吹》:“爲使君洗盡蠻風瘴雨,作清霜曉。”
蛮云瘴雨 ,释义:同“蠻煙瘴雨”。明 夏缁《夜过伏波营》诗:“蠻雲瘴雨滿山頭,火照殘碑識 馬侯。”
蛮烟瘴雨 ,释义: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。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。
蛮烟瘴雾 ,释义:指南方的烟雨瘴气。借指荒凉地区。
蛮不讲理 ,释义:蛮横而不讲道理。
蛮云蜑雨 ,释义:同“蠻煙瘴雨”。宋 刘克庄《挽赵漕克勤礼部》诗之一:“定應去判芙蓉館,不墮蠻雲蜑雨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