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冠楚楚 ,释义: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。楚楚:鲜明整齐的样子。
乔装打扮 ,释义:改变服饰,装扮成另外模样,以隐瞒身份(现多含贬义)。
拖天扫地 ,释义:形容衣服过长。
绿衣黄里 ,释义:绿、黄:古时以黄色为正色,绿为闲色。以绿色为衣,用黄色为里。旧喻尊卑反置,贵贱颠倒。
鹑衣鹄面 ,释义:破烂的衣服,瘦削的面形。形容穷苦落魄之状。
腰金衣紫 ,释义:腰中挂着金印,身上穿着紫袍。指做了大官。
衣单食薄 ,释义:衣裳单薄,食物很少。形容生活困苦。
花里胡哨 ,释义:1.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(含厌恶意):穿得~的。","2.比喻浮华而不实在。
赭衣塞路 ,释义: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。形容罪犯很多。
惨绿少年 ,释义:惨绿:浅绿,指服色。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。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。
袭衣兼食 ,释义:成套衣服,多盘菜肴。谓生活优裕。明 何景明《徐太母潘氏墓志铭》:“居家甚勤儉,無襲衣兼食,然施族仁下,不有所害。”
大寒索裘 ,释义: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。比喻平时没有准备,事到临头十分慌乱。
荆钗布裙 ,释义:以荆枝作钗,以粗布作裙。形容妇女服饰朴素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一八引《列女传》:“梁鸿妻孟光,荆钗布裙。”
衣不曳地 ,释义:衣衫短小不能曳地。形容衣着朴素。《汉书·文帝纪赞》:“﹝ 文帝 ﹞身衣弋綈,所幸 慎夫人 衣不曳地,帷帳無文繡,以示敦朴,爲天下先。”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是秋,大旱,堅 減膳徹懸,金玉綺繡皆散之戎士,後宫悉去羅紈,衣不曳地。”
襟裾马牛 ,释义: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
西装革履 ,释义:身穿西装,脚穿皮鞋。形容衣着入时。
彩衣娱亲 ,释义: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,很孝顺,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,引父母发笑。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。
深厉浅揭 ,释义:厉:连衣涉水;揭:撩起衣服。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;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,只得连衣服下水。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。
捉襟见肘 ,释义:也说捉襟肘见。拉一下衣襟,胳膊肘就露了出来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…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(同“襟”)而肘见。”形容衣服破烂,生活穷困。后也比喻顾此失彼,穷于应付。
菲食薄衣 ,释义:菲:微薄。微薄的衣服,粗劣的食物。形容生活十分俭朴。
披裘负薪 ,释义:裘:皮毛衣服。穿着裘褐,背着柴薪。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。
奇装异服 ,释义:与现时社会上一般人衣着式样不同的服装(多含贬义)。
花枝招展 ,释义: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。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袭人等捧过茶来,才吃了一口,平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了。”
狐裘羔袖 ,释义:狐狸皮的大衣,用小羊羔皮配做两只袖子。比喻大处很好,小处与之不相称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余狐裘而羔袖。” 裘:皮衣。
量体裁衣 ,释义:按照身材裁剪衣服。比喻办事要切合实际。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:“今送一通故衣,意谓虽故乃胜新也,是吾所著,已令裁减称卿之体。”
衣无二彩 ,释义:犹言衣不重采。形容衣着朴素。《後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朝廷躬自菲薄,去絶奢飾,食不兼味,衣無二綵。”
侯服玉食 ,释义:侯服:王侯之服;玉食:珍美食品。穿王侯的衣服,吃珍贵的食物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
衣不解带 ,释义:形容日夜辛劳,不能安稳休息。
乱头粗服 ,释义: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
冬裘夏葛 ,释义:裘:皮衣;葛:葛麻衣。泛指美服。
正襟危坐 ,释义:整好衣襟,端端正正地坐着。形容严肃、恭敬或拘谨的样子。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猎缨正襟危坐。” 危:高耸,引申为端正。
鸿衣羽裳 ,释义:以羽毛为衣裳。指神仙的衣着。
披裘带索 ,释义:形容衣着粗陋。
奇形怪状 ,释义:奇特怪异的形状。唐吴融《太湖石歌》:“铁索千寻取得来,奇形怪状谁能识?”
振衣濯足 ,释义:濯足:洗脚。抖掉衣服上的灰尘,洗去脚上的污垢。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,立志在山中隐居。
衣被群生 ,释义:衣被:给人衣穿,比喻加惠于人;群生:众生。比喻恩惠广施。
锦衣玉食 ,释义:华美的衣服,珍贵的食品。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。
朱衣点头 ,释义:旧称被考试官看中。
布衣韦带 ,释义: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,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。
漂母进饭 ,释义:漂母: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。指施恩而不望报答。
弱不胜衣 ,释义:胜:禁得起。形容人很瘦弱,连衣服都承受不起。
和衣而卧 ,释义:和:连着;卧:躺下。穿着衣服躺下睡觉。
削发披缁 ,释义:缁:黑色,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。剃光头发,穿上僧衣。表示出家为僧。
缟纻之交 ,释义:缟纻:缟带和纻衣。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。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。指交情笃深。
子夏悬鹑 ,释义:鹑: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。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,衣服破烂打结,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。形容人衣衫褴褛,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,安贫乐道。
衣裳之会 ,释义:与“兵车之会”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。
裂裳衣疮 ,释义:撕下自己的衣服,裹扎农民的疮伤。
花花公子 ,释义: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,只知吃喝玩乐的子弟。
红飞翠舞 ,释义:红、翠:指服装的色彩,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。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,尽兴嬉戏,热闹非凡的情景。
衣锦还乡 ,释义:古时指做官以后,穿了锦绣的衣服,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(衣:旧读yì,穿衣)。也说衣锦荣归。
解衣衣人 ,释义:脱下衣服给别人穿。
鹑衣百结 ,释义:鹑:鹌鹑鸟;结:悬挂连缀。鹌鹑的尾巴短而秃,象打满补丁一样。形容衣服非常破烂。
千补百衲 ,释义:形容衣服很破,补了又补。
舞衫歌扇 ,释义:舞衫: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;歌扇: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。歌舞的装束、用具,即指歌舞。也指能歌善舞的人。
衣狐坐熊 ,释义:穿狐裘坐熊席。形容生活奢侈。《宋书·王僧达传》:“臣感先聖格言,思在必効之地,使生獲其志,死得其所。如使臣享厚禄,居重榮,衣狐坐熊,而無事於世者,固所不能安也。”
宵衣旰食 ,释义:天不亮就穿衣起来,天黑了才吃饭。形容政务忙碌。《旧唐书·刘传》:“若夫任贤惕厉,宵衣旰食,宜黜左右之纤佞,进股肱之大臣。” 宵:夜晚。旰(gàn):晚。
裙屐少年 ,释义:裙:下裳;屐:木鞋。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。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。
同袍同泽 ,释义:袍:长衣服的通称;泽:内衣。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。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。
解衣推食 ,释义:把衣服脱给别人穿,把食物让给别人吃。形容对别人生活极为关怀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。”
衣衫蓝缕 ,释义:衣服破烂。
褒衣博带 ,释义:褒、博:形容宽大。着宽袍,系阔带。指古代儒生的装束。
曳裾王门 ,释义:曳:拉;裾:衣服的大襟。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。
举纲持领 ,释义:提起网的总绳,网眼就都张开了;提起皮衣领子一抖,衣上的毛就都顺了。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。汉 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:“舉綱持領,事無不定。”亦省作“舉綱”。《北史·源怀传》:“懷 性寬簡,不好煩碎,恒語人曰:‘爲政貴當舉綱,何必須太子細也。’”参见“提綱挈領”。
衣冠枭獍 ,释义: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,獍是吃父的恶兽。旧时比喻不孝的人。
戴鸡佩豚 ,释义:戴雄鸡形的帽子,佩野猪形的饰物。雄鸡野猪皆好斗,古时以冠带像其形,表示好勇。
亭亭玉立 ,释义: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。
赤身露体 ,释义:指光着身子,衣不蔽体。也指赤祼全身,不穿衣服。
缊褐瓢箪 ,释义:缊:旧棉花,乱麻。褐:粗布衣服。瓢:饮水用具。箪:盛饭的竹器。身上穿粗布衣服。饮食用的是瓢、箪。形容生活非常清苦。
黄冠草履 ,释义: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同“黄冠草服”。
朱衣使者 ,释义:指科举考试官。
夜行被绣 ,释义:指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。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。
被褐怀玉 ,释义: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。比喻虽是贫寒出身,但有真才实学。
蝉衫麟带 ,释义:薄绢制的衣衫,有文采的衣带。指飘逸华美的服装。唐 温庭筠《舞衣曲》:“蟬衫麟帶壓愁香,偷得鶯簧鏁金縷。”元 陈孚《春日游江乡园》诗:“蟬衫麟帶誰家子,笑騎白馬穿花來。”
衣轻乘肥 ,释义:衣:穿。轻:轻暖的裘衣;肥:肥壮的马。穿着贵重的衣服,驾驭肥壮的马。形容生活奢侈豪华。
峨冠博带 ,释义:高高的帽子,宽 宽的衣带。古代形容士大夫的装束。后比喻穿着礼服。元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一折:“必定是峨冠博带 一个名士大夫。”
绿衣使者 ,释义:原指鹦鹉。近代称邮递员。
返我初服 ,释义:返:归还;初服:未做官时的衣服。比喻辞官归隐。
白衣卿相 ,释义: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汗流浃背 ,释义:出汗多,湿透脊背。《后汉¹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(曹操)出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 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。现常用来形容满身大汗。
不合时宜 ,释义: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衣不重采 ,释义:形容衣着朴素,不求华丽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身自耕作,夫人自織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。”亦作“衣不重綵”、“衣不兼采”、“衣不兼綵”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吴王 聞 越王 盡心自守,食不重味,衣不重綵,雖有五臺之游,未嘗一日登翫。”《汉书·游侠传·朱家》:“家亡餘財,衣不兼采,食不重味,乘不過軥牛。”《陈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及立 紹泰,子女玉帛,皆班將士。其充闈房者,衣不重綵,飾無金翠。”清 汪琬《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》:“素無鉛華甘脆之好,衣不兼綵,食不重味。”
称体载衣 ,释义:称:适合。按照身材剪载衣服。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。
衣香鬓影 ,释义: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(多指人多的场合)。借指妇女。
纨绔子弟 ,释义:指衣着华丽,游手好闲,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。《宋史·鲁宗道传》:“馆阁育天下英才,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?” 纨绔:细绢做的裤子。
衣弊履穿 ,释义:衣服破败,鞋子穿孔。形容贫穷。汉 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君將掘君之偶錢,發君之庾粟以補士,則衣弊履穿而不贍耳。”亦作“衣敝履空”。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唐尊 衣敝履空,以瓦器飲食,又以歷遺公卿,被虚僞名。”颜师古 注:“著敝衣躡空履也。空,穿也。”
天衣无缝 ,释义:前蜀牛峤《灵怪录·郭翰》:“徐视其(织女)衣并无缝,翰问之,曰:‘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’” 后喻指事物(多系文艺作品)浑成自然,细致完美,无破绽缺漏可寻。
褒衣危冠 ,释义:褒衣:宽大的衣服。危冠:高帽子。古代儒生的装束。指宽袍高帽。
褐衣不完 ,释义:褐:粗布衣服。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。形容生活困苦。
华冠丽服 ,释义:冠:帽子。形容衣着华丽。
泣下沾襟 ,释义:襟:衣服胸前的部分。泪水滚滚流下,沾湿衣服前襟。哭得非常悲伤。
衣不蔽体 ,释义:蔽:遮。衣服破烂,连身子都遮盖不住。形容生活贫苦。
红装素裹 ,释义:指衣着淡雅的妇女。也形容雪后天晴,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。
不修边幅 ,释义:《北齐书·颜之推传》:“好饮酒,多任纵,不修边幅。” 原指不拘小节。后多用来形容不注意服饰、容貌的整洁。边幅:布帛的边缘,喻指人的仪表、衣着等。
颠倒衣裳 ,释义:颠倒:上下倒置;衣裳:古时上为衣,下为裳。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。
衣锦夜行 ,释义: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。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。
仪表堂堂 ,释义:仪表:人的外表,风度;堂堂: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。
悬鹑百结 ,释义:鹌鹑的羽毛又短又花,因以悬鹑比喻破烂的衣服。形容破烂,补钉很多。
衣冠禽兽 ,释义:外表衣帽整齐,像个人,行为却如禽兽。比喻卑劣的人。
筚路蓝缕 ,释义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”意思是说驾着柴车,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(筚路:柴车;蓝缕:破衣服)。形容创业的艰苦。也作荜路蓝缕。
布衣黔首 ,释义:布衣: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;黔首: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。古代指一般百姓。
白衣秀士 ,释义: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。
爱毛反裘 ,释义:反裘:反穿皮衣,指皮毛朝里。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
解衣卸甲 ,释义:解:脱衣;卸:卸掉。脱下战衣,卸掉盔甲。比喻不再作战。
白衣公卿 ,释义: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恶衣恶食 ,释义: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
衣钵相传 ,释义: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,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。比喻技术、学术的师徒相传。
椎髻布衣 ,释义:椎形发髻,布制衣服。指妇女朴素的服饰。
被褐藏辉 ,释义:犹言被褐怀玉。明 叶宪祖《易水寒》第一折:“且沈山瘞影,被褐藏輝。”
短衣匹马 ,释义:短衣:短装。古代为平民、士兵等服装。穿着短衣,骑一匹骏马。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。
软裘快马 ,释义: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,喻生活豪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