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危与共 ,释义:共同享受安乐,共同承担危难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连。
持危扶颠 ,释义:扶持危困的局面。
安危相易 ,释义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,相互转换。
齿危发秀 ,释义:指年高眉秀。
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,释义:把危亡视为安定,把暴乱视为天下太平。比喻看不到潜在的政治危机,苟且偷安。
扶危持颠 ,释义:扶:帮助;持:握,把握;颠:倒,倾倒。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。
事危累卵 ,释义: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。形容形势极端危险。
扶危救困 ,释义:对处境危急、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。
见危致命 ,释义: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同“见危授命”。
临危不苟 ,释义:见“臨難不苟”。
见危授命 ,释义:指在危难的关头,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 授命:献出生命。
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 ,释义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。
临危不挠 ,释义:挠:屈,折。遇到危险时并不屈服。形容英勇坚贞。
阽危之域 ,释义:阽危:危险;域:境地。危险的境地。
临危效命 ,释义:面对危急,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临危制变 ,释义: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明帝纪》:“司馬懿 臨危制變,擒 淵 可計日待也。”北齐 刘昼《新论·明权》:“循理守常曰道,臨危制變曰權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十九年》:“上至 鄴,自爲文祭 魏太祖,曰:‘臨危制變,料敵設奇,一將之智有餘,萬乘之才不足。’”
前危后则 ,释义:前人的危亡,后人应引以为戒。犹言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
临危不顾 ,释义:临:遇到;危:危险。遇到危难的时候,一点也不怕。
去危就安 ,释义:离开危险,达到平安。
变危为安 ,释义:变危急为平安。
扶危济困 ,释义:扶助处境危急的人,救济生活困难的人。也说扶危济急、扶危救困。
临危不惧 ,释义:遇到危难毫不畏惧。
临危下石 ,释义:比喻乘人之危,加以打击。《野叟曝言》第五九回:“水夫人 慨然嘆息道:‘……即衣冠名教中,講説道學,誇談經濟者,少甚麽看風使柁、臨危下石之人。’”
扶危拯溺 ,释义:溺:落水。扶助危难者,救起落水者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
临危不惮 ,释义:见“臨危不懼”。
扶危定倾 ,释义: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。
转危为安 ,释义:从危急转为平安。多指局势、病情等。
扶危翼倾 ,释义: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。
临危履冰 ,释义:比喻处境艰险。
拯危扶溺 ,释义:救助处于危难艰困中的人。
扶危定乱 ,释义:扶助危难,平定祸乱。
临危授命 ,释义: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
拯危济困 ,释义:拯救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。
临危不俱 ,释义:
临危受命 ,释义: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。
倾危之士 ,释义:比喻对国家和人民有很大危险的人。
临危蹈难 ,释义:临:面对、靠近;蹈:用脚踩。面对危险的局势,勇于赴汤蹈火,慷慨就义。
临危致命 ,释义: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。